非遗传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师徒制”纳入现代学历教育体制
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聘为研究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将“师徒制”纳入现代学历教育体制,在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和高超技艺的新型传承人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开幕
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2日晚在波兰历史名城克拉科夫开幕,大会将审议包括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和福建省鼓浪屿在内的34处申遗项目。
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得到传承和发展 陶瓷作坊和陶瓷艺术工作室应运而生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江西景德镇国有陶瓷企业改组改制以来,数以千计的陶瓷作坊和陶瓷艺术工作室应运而生,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得到传承和长足发展。 2006年,景德镇手工制瓷技艺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景德镇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5人。
河北沧县:七旬老人孙瑞成传承“指尖上的非遗”
71岁的孙瑞成是河北省沧县孙氏指墨画艺术的第四代传人。为了将指墨画传承发扬,孙瑞成广收学生,同时定期到中小学讲解教授指墨画艺术。2015年,沧县孙氏指墨画艺术被收入河北省沧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山村里的古法木版活字印刷
这是6月25日拍摄的肖时华家收藏的木版活字印刷字盘。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滩头镇株林村的肖时华1971年出生,十几岁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活字印刷修谱。据他介绍,滩头镇木版活字印刷自明代开始盛行,主要用于印制家谱、农家百事通等。
清水河瓷艺进校园
6月26日,在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城关镇第一小学陶艺馆,清水河瓷艺传承人张选(右三)为学生们传授清水河瓷艺。
“中国非遗文化周”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拉开帷幕
开幕式上,一位名叫卡纳尔的大学教授跟记者分享了他参观泥人张彩塑、天津工艺毛猴、蛋雕等天津民间文化精品时的感受:“他们用非常小的材料创造出如此精美的东西,真是太神奇了!”
“水墨姑苏”苏绣服饰秀: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绝妙与创意设计的锦绣华章
从5日到10日,“水墨姑苏”苏绣服饰秀等6场展示活动陆续在恭王府与观众见面,苏绣、京绣、粤绣、宋锦、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香云纱染整技艺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服饰时尚融合,为大家呈现传统手工技艺的精湛绝妙与创意设计的奇思妙想织就的锦绣华章。
山东推动非遗保护利用 打造鲁北文化之乡
近年来,大王镇通过齐笔文化进校园、书法大赛等系列活动积极推动齐笔的保护与利用,不断支持本地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打造鲁北文化之乡。
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活动在京拉开帷幕
6月5日,模特在北京恭王府展示NE·TIGER苏绣时装。当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锦绣中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服饰秀”系列活动开幕式在北京恭王府举行。当晚,NE·TIGER以“水墨姑苏”为主题的时尚秀在此上演。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周年 让古籍融入当代生活
记者25日从国家图书馆获悉,“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十年来取得显著成就。
非遗“哈哈腔”传承从娃娃抓起
4月19日,在青县木门店镇扣庄村“哈哈腔”传承示范基地,小学员在化妆准备排戏。“哈哈腔”是一种地方戏曲,演出内容以宣扬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为主,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河北省青县建立“哈哈腔”传承示范基地,不少爱好戏曲的青少年在这里接受老艺人的义务培训,并有机会登台演出,使得传统文化“后继有人”。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举行10周年庆典
4月22日,在西班牙开设的第一家孔子学院——马德里孔子学院22日举行10周年校庆。
国家民委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附名单)
日前,国家民委发布《关于命名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通知》,全国共有717个村寨被作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予以命名挂牌。
河北安平:学国学 诵经典
3月21日,河北安平县同华学校的学生们做“三字经”国学韵律操。近年来,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河北省安平县多所学校广泛开设国学课堂,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形成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清宫10余万件散佚海外文物能否追回
究竟还有多少“宝贝”散佚海外,如今身处何方?有没有可能追回来?近日公示的2017年度国家出版基金拟资助项目中,《国宝星散复寻踪:清宫散佚文物调查研究》被列为重点之一。据悉,该书将于年内由江苏译林出版社出版。
京剧版《浮士德》让意大利人为之倾倒
《浮士德》是德国文学巨匠歌德的毕生之作,京剧《浮士德》改编自这一巨著的《悲剧第一部》。故事讲述了浮士德年过半百但欲求未满,在魔鬼的诱惑下签订契约重游人生,疯狂追求少女格蕾卿,最终酿成悲剧的故事。
上海宝山举办首届罗店花神庙会
3月9日,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花神庙会上,当地民众在进行民俗表演。当日,“2017首届上海宝山罗店花神庙会”在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举行,活动包括祈福仪式、民俗表演、花神文化书画展等。上海宝山罗店镇花神堂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古镇罗店的历史地标建筑,当地通过挖掘传统文化底蕴,打造特色庙会,留住“乡情”。
传统戏曲更需关注“小众”
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抢救式、标本式的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必要,但是也可能吃力不讨好,至少无法实现传播的初衷。
故宫博物院院长:故宫临时建筑上半年全部拆除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每年提交的提案都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今年他又带来了16份与故宫、文物保护相关的提案。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说:“用提案呵护文化遗产,是责任,也深感自豪。”